蘋果日報2012年05月17日
司馬觀點:電視中的同性戀(江春男)
跟歐洲比起來,美國是一個相當保守的社會,國旗、教會、槍枝、同性戀、軍人、愛國主義,在選舉中都是重要議題,前幾天,歐巴馬宣布他個人支持同性戀結婚,這不算石破天驚的大新聞,但證明美國社會開始變了。
靠戲劇潛移默化
美國只有6州支持同性戀的民事結合,但蓋洛普民調顯示,50%民眾支持同性戀,持反對態度者48%,跟10年前有很大差別。社會對同性戀態度的改變,對教育、家庭、婚姻、法津和其他公私領域的倫理觀念都有密切關聯。
歐巴馬在選舉熱季拋出這個議題,要冒不小的政治風險,其實,他是有點擦槍走火。先是副總統拜登在媒體上表示支持同性戀,引起白宮一陣混亂,不知如何反應。後來教育部長也跟進,歐巴馬才表態支持。
美國電視水準低落,受到各界批評,不過好的電視連續劇有移風易俗的作用,電視劇《威爾與格蕾絲》前後長達8年,他們所塑造的同性戀形象,無形中顛覆美國人對同性戀的刻板印象。
最流行的電視劇《現代家庭》中,有一對男同性戀夫妻正在考慮領養第二個孩子,觀眾對他們只有同情和支持加油,沒人抗議。共和黨候選人也是這部電視劇的忠實觀眾,天主教團體還決定頒獎以茲鼓勵。
同理心取代偏見
在另一部流行電視劇《實習醫生格蕾》中,兩位蕾絲邊在去年完成婚事,現在劇中適應新生活。透過電視劇,觀眾不由自主地融入角色中,同理心在不知不覺中取代了偏見。
好萊塢的編劇、演員和製片人有許多同性戀,這類題材俯拾皆是,終於慢慢扭轉社會觀念,以前對愛滋病,現在對同性戀,電視和電影均發揮正面教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