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勞報導2012/03/23
張曉風「剩女說」
移民與性權團體斥歧視
張心華王顥中(苦勞網記者)
責任主編:陳韋綸
民間團體抗議立法委員口出歧視言論。(攝影:張心華)
近日立法院內政委員會頻頻傳出立委口出歧視言論。3月中,國民黨立委蔡正元表示,新移民子女若沒有政府的協助,恐成為犯罪來源;而昨天(3/22)親民黨立委張曉風則是以一席批評「台灣雄性動物,找異地雌性動物婚配」的「剩女說」,再度引發爭議。今天上午,南洋台灣姊妹會、台灣國際家庭互助協會、婦女新知基金會等性別、人權、移民團體前往立法院抗議,譴責兩位立委缺乏性別意識,言論中明顯帶有種族歧視,並且要求兩位立委所屬黨團出面道歉。
「我們不是物品!」來自泰國的新移民、南洋台灣姊妹會執行秘書邱雅青認為,張曉風的發言非常不尊重新移民女性;而蔡正元的說法,更是讓身為媽媽的她感到痛心,邱雅青質疑,除了家庭教育以外,政府就沒有責任嗎?她感嘆,不要把歧視、標籤放在新移民身上,台灣社會應該要共同思考如何改變,別讓下一代「活在一個不尊重多元文化的社會裡。」
婦女新知基金會秘書長林實芳表示,在目前正推動的民法修法中,除消弭性別不平等外,也為不滿意婚姻制度的人,提供同居伴侶的選擇;希望張曉風能夠明白,有很多人是因為政策瑕疵而結不了婚。林實芳也指出,不少女性因為結婚、生育而退出職場,甚至有雇主因為女員工就是會結婚、生小孩,而合理化勞動不平等的現象;她建議勞委會應對此進行調查,改善現行政策無法解決的問題。
台灣性別人權協會秘書長王蘋沉痛地指出,張曉風的言論犯了四種歧視,其中,認為女人就該結婚是性別歧視;對外配的刻板印象是種族歧視;對娶外配的男性是階級歧視;以及,婚姻不是只有一種想像,無論男男、女女,任何性傾向都有結婚的權力,因此張曉風也犯了性傾向歧視。她呼籲張曉風,應該先看清社會現實後再發言。
對於民間團體的抗議,張曉風事後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剩女」是大陸中性用語,她的發言是在責備台灣男人不娶台灣女人,為失婚、不婚女性發聲,絕對沒有歧視。
然而,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教授卡維波指出,目前的異性戀婚姻本身即具有交換性質,張曉風對男人的責備,其實只是將社會上的階級、經濟與社會排斥問題,簡化成「大男人主義」,並且把娶外配的男人很簡單地「物化」為使用金錢購買不會逃跑的廉價東南亞處女媳婦兼勞傭。此外,卡維波認為,這類「責備男人」的發言,過去其實正是許多女性主義的通俗論調,同時也是普遍對外配婚姻的一個很典型、很方便的解釋;對張曉風的發言提出批判,恐怕不能略過這個部分。
張曉風語錄
「台灣男人已經養成一個奇怪的習慣,就是愛台灣,但是不愛台灣女人。」
「每有一個外配進來,就有一個台配的員額被殺掉了,因為男人只有這麼多,所以台灣現在有很多剩女。」
「因為外配比較好控制、比較好聽話,打她的時候,也不見得能出聲。」
「如果從節能減碳的觀點來看呢,我們不要吃美國牛,也不要娶外籍配偶。」
聯合晚報2012/03/23
張曉風:她是罵男人 為何女性抗議
【記者甘芝萁/即時報導】因剩女一詞發言,而造成婦女團體抗議的親民黨立委張曉風,她今天再度出面澄清絕無污辱外配之意,她表示,是為了46萬失婚台灣女性爭取預算,不清楚為何是女性抗議,應該是男人罵她才對,因為她責備的是男人。
張曉風說,絕對沒有排斥外配,昨天的發言,開頭就強調很支持政府編列預算給她們,因為可以幫助外來的新移民,但是相對來說,為何沒有編列預算給本土的?
她說,剩女一詞稱呼,這是在大陸用語中屬於中性的字眼,意指有點無奈、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