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權運動
跨性別
同志運動與社群
歧視與仇恨犯罪
少年同志與教育
同性伴侶與親權
同志藝文
同志健康
社會事件
名人
 
當「新台灣之子」不再是少數...

中國時報2011-11-22
都會追追追-當「新台灣之子」不再是少數...

【潘欣彤/特稿】卅歲以下的馬祖人,其實早就習慣「新台灣之子」出現在生活中,不管是因時空背景,「轉學」來馬祖依親,或是「台陸聯姻」第二代,求學生涯中,總少不了與他們同窗相伴的機會,而他們除了稍嫌濃重的鄉音,其他與台灣學生,其實毫無任何差異。

人口少,嫁娶相對不易,拜地緣因素之賜,離島居民成為最容易接受外籍配偶,尤其是陸籍配偶的一群,甚至連家長都樂觀其成。

在台灣,跨國聯姻的「新台灣之子」,已經從少數族群演變成社會現象,默默的被貼上學習程度差、社會適應不良標籤,甚至被同儕排擠、輕視時有所聞。

但從外配子女比例較高的連江縣,「普通的馬祖小孩」反成為相對少數,當用相對公平的角度看待時,其實,這些孩子們,與我們毫無任何差異,甚至擁有更多優勢,如在教育環境較好的台灣受教,用好成績「反攻」大陸重點大學,或成為大陸公司炙手可熱人才等,都是台灣小孩無法企及。

以筆者為例,高中同學中,不乏成績足以進入大陸「重點高校」,卻因家庭因素,不得不隨母親來台依親,降轉從高二讀起,但他成績名列前茅,謙和為人贏得友誼,還一舉考上國立「中字輩」大學,誰說「新台灣之子」代表的,就是成績落後、社會適應不良?

外籍配偶在台灣,已是無法抵擋之新興族群,馬祖的「新台灣之子」現象,其實可成為其他縣市,甚至是全台灣之借鏡,不要再幫他們貼上無謂標籤,正視並接納其存在,才是正途。

中國時報2011-11-22
都會追追追-馬祖「混血兒」 比例全台之冠

【潘欣彤/台北報導】本國人與外籍配偶生育的「新台灣之子」,始終被視為少數族群,但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統計,馬祖的「新台灣之子」比率,不僅是全國最高,西莒的敬恆國小,全校一半以上,甚至有兩個年級,整班都是外配子女。

台灣人民開放赴大陸觀光、依親後,由於人口外移,加上地緣因素,馬祖人嫁娶外籍配偶,尤其是陸籍新娘,早就司空見慣,近年來,更因網路發達、赴陸經商等,自由戀愛者也時有所聞,甚至有馬祖青年,早就「認命」放棄尋找本國嫁娶對象「反正去大陸娶又不難!」

如此時空背景下,導致「新台灣之子」數量日漸攀升。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統計,連江縣為全台外配子女比例最高者,國小為廿五.三%,國中也有十五.七%。而根據連江縣政府統計,全縣小學生中,「新台灣之子」有兩百六十位,國中生五十一位,國小高達一五五位,幼稚園則有五十四人。

而在馬祖,「新台灣之子」的數量,也反映出各島間「城鄉差距」,比起全縣最大南竿介壽國中小,僅占一成七比例,莒光鄉敬恆國中小,光國小部就有一半以上為外配子女,甚至二、五年級全班都是,雖然與學生相對較少不無關係,但仍凸顯出「新台灣之子」早就不少數。

雖比例高居全台,但不少老師卻發現,這些「新台灣之子」在學業與生活適應力上,毫不輸給其他學生,最讓人擔心的國文部分,僅在注音符號階段稍趕不上,其他部分均與一般學生無異。

隨著連江縣外配人數節節上升,預料「新台灣之子」數量,恐仍將持續攀高,照此發展,甚至全校超過三分之二學生,都是「混血兒」狀況,十分有可能在馬祖的離島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