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廣新聞2011/07/25
拿掉不當字眼 同志教育八月照上路
各界意見不一的同志教育,教育部長吳清基親自召開相關會議,確定今年八月起,國中小還是會教同志教育,但刪除課綱以及補充教材的爭議字眼,改為中性描述,包括重新定義「性取向」,刪除「性伴侶」等字眼,「瞭解自己的性取向」,則改成「尊重多元的性取向」。(陳映竹報導)
教育部今年八月起,把同志議題列為性別平等教育的重要項目,融入七大學習領域,進行教學活動。但日前因為提供教師使用的補充教材「我們可以這樣教性別」以及「性別好好教」部分文字引發爭議,讓教育部物排除重修課綱,立法院也要求教育部必須修訂,送立院同意後才可上路。教育部國教司長黃子騰表示,教育部召開相關會議,拿掉課綱不當文字,像是重新定義「性取向」重新定義,把「性伴侶」、「性行為」等字眼拿掉。至於補充教材,會修到等各界對內容沒有疑慮後,再正式發布。(t)但八月開學在即,立法院九月才開議。黃子騰表示,國小是設定在104年、小學五年級才上。國中部分,是融入式教育,沒有教材、課程,因此不受影響。
中央社2011/07/25
教部:同志教育繼續 文字微調
教育部今天表示,國中小仍會繼續教同志教育,但課綱文字會作些許調整,拿掉易引發不當聯想的文字,改用中性字眼描述。至於補充教材,會等各界對內容沒有疑慮後,再正式發布。
性別平等教育將從100學年度起納入課綱,其中與同志教育有關議題,從國小5、6年級開始到國中3年級實施,採融入式教學。但教育部編寫給教師參考的資源手冊出現不少露骨內容,引發家長反彈,教育部近期召開公聽會,了解外界意見。
教育部國民教育司司長黃子騰表示,教育部根據性別平等教育法將性平教育納入課綱,課綱審議委員也都支持推動多元性別平等,但課綱中有部分文字可能引發不當聯想,因此將召開會議商討,拿掉部分不當文字。
黃子騰表示,會將課綱的「性取向」重新定義,並把「性伴侶」、「性行為」等字眼拿掉,原本認識自己的性取向單元,改成尊重多元性取向,但正式版本要等9月到立法院專案報告後才能定案。至於性平教育補充教材,會繼續修正,等到各界對內容沒有疑慮才會正式發布。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謝國清表示,支持教育部調整課綱文字,改用較中性的文字說明。但他也指出,家長擔心的不是課綱,而是現場的老師和教學,因此希望教育部能在師資培育和教材部分多費點心。
中廣新聞2011/07/25
同志教育 家長、教師籲:加強師資培育
陳映竹
教育部決定讓「同志教育」八月照常上路,但刪除部分具有爭議性文字、改為中性敘述。對此家長和教師團體都認為:關鍵在於教師怎麼教。教師團體建議,教育部應該多多開設相關課程讓老師進修,老師有了正確認知才能讓教學更為順暢。
性別平等教育納入國中小學課程綱要,今年八月起上路,但同性戀、異性戀或雙性戀等「性別傾向」與「性別認同」等教育內容,引發爭議,教育部最近召開公聽會,聽取各方意見。教育部決定國中小仍會繼續教同志教育,某些爭議文字改為中性敘述。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謝國清支持,教育部改用中性文字敘述,但家長最關心的是老師怎麼教,教育部應該加強的是師資培育。
同志議題是性別平等教育的重要項目,融入七大學習領域,並沒有單獨成課。全國教師會秘書長吳忠泰強調,課綱改來改去並不重要,重點是老師怎麼教。現在國中小教師對於同志教育知識不足,教育部應該多開課讓教師再進修,才能正確觀念傳授給學生。
中央廣播電台2011/07/25
教育部決議 同志教育仍納小學課綱
撰稿•編輯:江昭倫 新聞引據:採訪
小學生該不該學習同志教育?引起許多討論。教育部課綱審議委員會25日決議,同志教育確定納入中小學「性別平等教育課綱」範圍,但部份引發爭議的內容將改採中性文字描述,避免爭議。
教育部25日由部長吳清基親自主持課綱審議委員會,會中初步決議同志教育將納入中小學「性別平等教育課綱」範圍,但「性取向」定義重新說明,改採美國心理協會2008年所做定義,將原本「瞭解自己的性取向」修正為「尊重多元的性取向」等中性文字,並取消「性伴侶」、「歧視」、「排斥」、「屏除」等字眼 。
對於教育部這項決議,全國家長團體聯盟沒有太大意見,但建議加強師資培訓,避免引起反效果。全家盟理事長謝國清說:『(原音)對家長來講最擔心的就是有了這些東西之後,老師在現場會怎麼教,所以我們只能提一個建議就是在師培這部份要加強,以及教材部分應該盡量朝中性的方式去設計。』
根據教育部的規劃,國中預計今年新學期開始實施「同志教育」,小學則自2015年開始從5年級逐年教起,但避免引起爭議,該修正內容還是會送交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討論後再正式對外公佈。
聯合報2011/07/21
同志教材進校園 「純潔」封嘴抗議
【聯合報╱記者修瑞瑩/台南報導】教育部辦性別平等教育公聽會,現場許多學生口貼「純潔」字樣的膠布,抗議開放的性教育,認為會扭曲孩子對性的認知。記者修瑞瑩/攝影
引發爭議的國中、小性別平等教育教材,教育部昨天在台南舉辦首場公聽會,小小會場擠進三百多人,還一度因為會場未對外開放,引發贊成與反對教材民眾對罵;並有近百名宗教團體的學生在場外靜坐,嘴巴上貼著「純潔」字樣的膠布,主張反對同志教材進入國中小。
昨天的公聽會在台南大學,現場原本只開放給事先網路報名的100人參加,但下午2點開場前,就湧進數百人,主辦的教育部訓育委員會說明不對外開放,馬上引起強烈抗議,「不開放算什麼公聽會」等叫罵聲此起彼落,引起贊成教材的民眾不滿,雙對罵,最後訓委會只能同意大家進場,但不能發言。
訓委會表示,未來三場公聽會將加大會場,讓關心的人都能參與。
教育部計畫在100學年的國中小課程中,增加兩性平等內容,並編印「性別好好教」及「我們可以這樣教性別」兩份老師的教學參考資料,其中內容卻引發家長團體的強烈抗議,認為性教育卻變成性解放,「教壞下一代」。
「台灣已經少子化了,現在教材裡還鼓勵大家相愛不一定要結婚、結婚也不必有孩子,這是什麼世界」、「教材裡教孩子製作口交膜,還要清洗自己的性玩具,如果是你的孩子你會這樣教嗎?」昨天兩份教材的編者游美惠與洪菊吟都出席公聽會,家長們火氣十足,痛批教材。
立報2011-7-27
抗議論述粗糙 真愛無人聲援
【記者史倩玲台北報導】由真愛聯盟發起的反教育部性平課綱連署以及在幾場公聽會中進行的鬧場行為,引起輿論抨擊宗教入侵政治及教育領域。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召集人、教授何春蕤指出,真愛聯盟手法太過粗糙,連其他基督教團體都不願聲援。
尊重掛嘴邊 歧視在心中
何春蕤表示,其他基督教團體或許有跟真愛聯盟類似的立場,但到目前為止,卻沒有任何一個其他基督教團體給予聲援,主因就是真愛聯盟手法太過粗糙。何春蕤指出,真愛聯盟口說「尊重」同志,但真愛聯盟卻以「尊重」之名劃分異性戀與同性戀,如果真愛聯盟真的認同同志,那麼同志就是「自己人」,根本不會講什麼「尊重」。
另外,「尊重」一詞也有上對下、優勢對弱勢的結構意涵。何春蕤舉例,從來沒有外籍配偶說「尊重」台灣主流文化,可見真愛聯盟口中的「尊重」,背後是施恩的心態。
宗教力量影響法律政策
宗教入侵政治以及教育,其實在台灣社會早已行之有年。何春蕤指出,許多有宗教背景的社會團體,從名字上完全看不出具有宗教背景,而且也努力經營多元開放的形象。如果其他宗教團體加入聲援真愛聯盟的隊伍,等於砸了自己經營多年的招牌。
何春蕤表示,雖然許多宗教背景社團事實上已經進入台灣的法律、教育以及警政體系。如果看台灣的各項法案歷史,就可以發現,從兒少性交易防制條例、媒體監督政策、兒少法、性侵害防制法等修法團體當中,可以發現多數都是具有基督教背景的社團發起。
這些具有基督教背景的團體,除了修法之外,在法令的最後,還會規範這些團體必須進入該體系中,例如讓民間團體設置委員會,而委員會則有監督政府的功能。何春蕤表示,在這樣的設計下,等於內政部每年都必須匯報工作成果給宗教團體,而宗教團體也可以要求政府有些作為,例如增加該項政策的預算。在這樣的情況下,某些特定議題很可能就會瓜分大部分的政府社福資源。
何春蕤以1995年通過的兒少性交易條例為例,當初發起法案的團體,不少具有宗教背景。而在法案中設立的獎勵機制,也讓警察不去抓詐欺犯、殺人犯,而在網路上釣魚以爭取點數。何春蕤指出,警察破一個案子頂多只能記兩點,但如果抓到援交最高卻可記到16點,造成警察不辦偷竊、強盜等刑案,卻專心抓援交的情況,由此可見宗教團體的力量甚至可以左右警察的辦案行為。
教部態度成關鍵
在真愛聯盟反教育部性平課綱的歷程中,輿論一直在真愛聯盟以及性平團體中搖擺。但何春蕤認為,輿論的動向還不如教育部最後的態度。她舉例,教育部發布的性侵害、性騷擾以及家庭暴力通報機制來看,當中居然規定對未滿18歲有從事性交易或性交易之虞者,應以電話通報相關單位。也就是說,一個未成年人,根本沒有發生性交易的事實之前,就會被通報到有關單位,而相關單位立刻就會將未成年人安置到相關機構。從教育部處理相關議題的歷史來看,教育部針對性平課綱的做法,最後很可能只會講抽象美好的語言,營造開明的形象,但做法仍舊保守。
中國時報2011-07-28
熱門話題-性平教育 從尊重身體做起
【孔令信/北市(副教授)】國中小學生在性別平等教育上的教學,特別是有關於同志議題的處理,爭議頗大,特別是家長反彈最激昂。教育部決定應該提,但不教學生「瞭解自己的性取向」,而是要他們學會「尊重不同的性取向」;國小性別平等教育課程不會教「性行為」、「性伴侶」之類的內容。
既然強調性別需要平等對待,同志議題當然也應列入,只是在談論這個議題或有關性別的各種議題前,是否應該讓國中小學生認識、了解身體與身體教育的最基本觀念─尊重自己的身體、尊重別人的身體。沒有這個做為基礎,性別平等教育很難落實。我們的媒體資訊來源太多,在色情與性愛上太多的激情與著墨,使得國中小的孩子在還沒進入青春期就已「耳濡目染」。換言之,學校的性平教育之外,家庭對於孩子的教育中也不能忽視對於身體上的教育與提醒。
性平教育當然要循序漸進,從小學到國中,從基本觀念到多元尊重,教師在和學生對談之際更當注意到學生對於各種性別議題上的感覺與了解,性平教育本來就是提醒與關懷,不是在教性行為性取向…,教師若能把握這個大方向,性別議題自然可以更坦然地來談。
聯合報2011/07/27
同志教育 學習尊重
【聯合報╱李竹君/大學生(台中市)】教育部召開國中小九年一貫課綱檢討會議,通過了國中小同志教育從今年八月上路。筆者樂見教育部開始重視同志教育。
朋友談論到此一議題,仍有不同的聲音,有人認為太早讓孩子接觸到這類名詞與觀念,實在不妥,家長更不知該如何解釋。但是筆者認為,同志教育越早開始越好。
在大學中,同志議題成為多元價值的一部分,許多人也會去參加遊行,並非是禁忌的話題,同儕之間也彼此尊重。
但是在中小學,在觀念尚未建構完全,與社會普遍既存價值的影響下,易對同志議題或相關名詞產生誤解,甚至發生霸凌現象。因此藉由教育,從國中小就接觸這樣的觀念,使從小就了解自己性向的孩童不再淪為歧視下的受害者。
另外,師資的培育也是教育部應該重視的一環,畢竟一不小心有偏頗,便易造成誤解,將會扭曲了教育部要教導孩童多元尊重的美意。
立報2011-07-26
性平課綱 教導孩子學「尊重」
【實習記者江至敏台北報導】教育部在台北教育大學進行性平教材公聽會,現場約有2百到3百人參與,參與人士不乏同志團體、家長、老師、牧師等,教育部開放50位提問,僅有17位是針對教材本身建議,其餘皆為關心性平教材的意見發表。
編輯委員共同認為,這些教材是希望在場的老師能夠在教其他領域時,也融入性別議題,別再讓社會歧視不同性取向的人。編輯教材的師大老師潘慧琳指出,這3本參考教材名稱分別為「認識同志」、「性別好好教」、「我們可以這樣教性別」這些並非給學生看的教科書,而是給老師看的教學手冊。
教材是為尊重多元性別而存在,編輯者蔡麗玲說,「尊重」是從看見並承認對方的存在,並非整本書都是洪水猛獸,書中所提到的同志遊行也只是一個例子供教師參考,目的只是為了打破性別的二分與刻板印象。
教師洪菊吟說,「小朋友看見蔡康永與麗菁主持的節目,並不會因此變成同志或跨性別者」,在「我們可以這樣教性別」裡,是針對多元性別特質的特性介紹,消除傳統對於男理工、女生就要走文的刻板印象。
編輯委員發言後,現場提供50位民眾發言,為教材提出建議,發言者中有各種性取向的人士,提供親身被歧視的經驗來支持性別教育。
一位32歲的男同志說,自己在13歲的時候想結束生命,18歲才明白什麼是安全性行為。一位男大生說,從小就害怕別人的異樣眼光,讓自己默默地在校園中消失,避免再次受到傷害。
中央社2011-07-26
同志教育公聽會 正反意見熱烈
(中央社記者林思宇台北26日電)教育部今天舉辦同志教育教材的公聽會,現場擠進300多名民眾,支持者認為,不教不代表不存在,應該給學生正確的觀念;反對者則認為,教越多會影響更多人變成同志。
教育部今天在台北市立教育大學舉辦「國民中小學實施性別平等教育教學參考資料公聽會」,場外有人貼起「上帝愛世人,同志也是人」的標語。
教育部長吳清基表示,教育部希望給孩子正確態度,希望學生能尊重同性戀、雙性戀等不同性取向的人,並非像某些民間團體說是性氾濫、性開放。這是人權進步開放的作法,每個人的性取向都要受到尊重。
與會人員認為,一元化的思想只會失去更多學習與同理的機會,性別既然不是只有男與女,就應該有更多元的包容與尊重。
1名媽媽說,當她的小孩對她坦言是同志時,她很惶恐,因為從來沒接觸過,不知道怎麼辦;她認為,教材應該要有這些東西,讓學生和家長知道該怎麼面對。
有婦女團體認為,「反對團體」中所說的「尊重」,只是反映恐懼同性戀,唯有認識同志,才能看見差異。
有教師認為,同志議題,應該要教導,如不教導,是否要像以前健康教育第14章一樣都跳過去不教;她認為,老師也要用專業讓家長放心,難道學生問到同性戀,她要學生去查奇摩「知識+」?
有心理諮商師說,「反對團體」擔心同志會影響,就心理治療層面來看,同志是天生的,沒有什麼被影響的問題,就算被影響,也是在6歲以前,家長應盡量放心,不會因為教育,就變成同性戀。
同志團體認為,同志教材如不足,教育部就應該要做更多,提供給基層老師們,老師不知道怎麼教,不代表就要停止教,山寨知識反而會誤導兒少。1000726。
立報2011-07-26
原住民同志 處境更艱辛
【記者呂淑姮台北報導】近日真愛聯盟在教育部舉辦「國民中小學實施性別平等教育教學參考資料公聽會」上的動員行為,引起網友廣泛轉載討論。26日在台北市立教育大學的場次中,許多學生出席旁聽,學生們表示,因為看到網路上熱烈討論,要來現場替真正為性別平等教育努力的人「按個讚」。
因為真愛聯盟成員背景多半為基督教團體,26日的公聽會現場有許多宗教團體相關人士,或與宗教團體較為友善的教育團體。50位登記發言的宗教背景人士中,頻頻提出對於性平教材的疑慮,認定同志與性教育是「小朋友不該懂的事」、教育部此舉惹惱家長云云,卻完全漠視在場眾多已確定自身性向的學生,也無視現場學生以「孩子」的身分提出訴求,表達學生有思考與判斷的能力。
現場一位來自花蓮的阿美族大學生Sakura,目前不敢讓家長知道自己是同志,Sakura說,阿美族對於男性的要求就是要黑黑壯壯、要有漁獵農耕等技巧,「我們部落成年禮是要上山抓青蛙,我不敢抓,長輩雖然說沒關係,但還是感覺得出來滿失望的」。
Sakura不只是體型纖瘦,對保養美容也很在意。但這在部落也不被允許。當他外出擦防曬、晚上回家勤保養,會被家人嫌太過陰柔,沒有男子氣概。
Sakura說,接觸過天主教和基督教,在部落時,教會對於部落的輿論很有影響力。但每個部落的處理方式不同,「碰到天主教教會對同志處理方式是禁止,基督教則是願意和我談」。Sakura說,主流社會的歧視例如對原住民族群、對同志議題,本就應該攤開來多多論述,只要大家能夠溝通理解,才能真正減少誤會,而非對問題避而不談。
台北市原住民教師協會理事長烏巴赫•尤紀說,以都會區和部落相比,都會區的原住民同志的確可以擁有更大的生存空間,在部落幾乎不會有人談論相關議題,性別平等教育也甚少被提及。烏巴赫•尤紀說,無論原鄉或都會的原住民社群,都應更加強性別平等與尊重多元的概念。
中國時報2011-07-27
國中小性平教材 教部:修改不當內容
林志成、朱芳瑤/台北報導
▲支持國中小學列入同志教材的民眾相擁,表達反對宗教團體干預教育部實施同志教育。(陳怡誠攝)
國中小仍教同志課程 無性伴侶內容
教育部昨在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召開「國中小性別平等教育教學參考資料公聽會」,有人質疑,教材中指「同性戀是天生的」,有何依據?教育部回應,目前沒有科學根據證明「同性戀是天生的」,會調整教材。
公聽會將蒐集各方對《認識同志》、《性別好好教》及《我們可以這樣教性別》三本教師資源手冊的意見。公聽會現場僅能容納兩百人的會議室,來了約三百人,立場不同的人各據一方,自己人發言,就鼓掌叫好;不同立場的人說話,就噓聲以對。
台師大心輔系羅姓女同學說,讀中小學時,學校老師不曾對她們談過同志議題;進了大學,她發現自己愛上女生時,非常驚恐,總覺得自己有一天會「得憂鬱症、然後自殺」。她希望教育部提供更多的同志教材,老師擁有這方面知識後,才有能力輔導學生。
潘姓家長說,教育部提供的教材提到「性虐待」內容,如果小孩回家問爸媽相關問題,她就不知道如何回答。
台北市教師會代表張文昌說,教育部給國小老師的參考教材提到「如果雙方互相承諾,就可以開放身體給對方愛撫、性行為或牽手等」,這樣的知識教給學生,妥當嗎?
教育部訓委會主任柯今尉說,各方對同志教育教師資源手冊有意見,教育部會廣納意見,將教材修改到最完善。
自由時報2011-7-27
同志教育公聽會 正反聲音對立
教育部昨天在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召開第三場修訂手冊的公聽會,同志團體及其支持者在會場前舉起標語表達立場。(記者朱沛雄攝)
〔記者林曉雲、陳怡靜/台北報導〕包含同志教育在內的性別平等教育將自八月新學年實施,但教育部邀學者針對性別平等教育編製的國中小教師教學補充手冊持續引發爭議;昨天在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召開教學手冊北區公聽會,吸引三百多人參加,對於同志教育教材內容,支持和反對兩派意見壁壘分明。
教部八月製表上網 廣徵意見
教育部訓育委員會組主任柯今尉表示,週五舉辦完東區公聽會之後,八月會製作表格上網公告廣徵修改意見,例如公聽會有人提及「教材指同性戀是天生的」並無根據,如果經查確實這句話並無證據可支持,就會調整和修改。
反對者以家長居多,有三個孩子的家長表示,誰能保證教材沒有後遺症?老師的性知識又要由誰來鑑定?下一代不應該成為爭議教材的實驗品,她希望她的孩子是被教導一夫一妻制。
同志父母愛心協會的郭媽媽則指責反對的家長是假家長之名行暴民之實,家庭教育最重要,教導孩子有正確態度,才能接受自己或接受別人。
師大心輔系學生表示,大學之前老師從來不談同志,高中之前對同志的想像也很可怕,知道自己對同性的情感時,覺得很震驚,感覺自己會得憂鬱症自殺,但其實同志的情感並沒有「不純潔」,各界需要更正確的教育、認識。
教育部長吳清基重申,依據「性別平等法」的要求,性別平等、同志教育等課程都是必要的,「但課程規劃中並沒有民間團體擔心的性開放、性氾濫等內容,課程方向是希望學生學會尊重不同的性取向,每個人的性取向都要受到尊重」。
聯合報2011/07/27
同志是天生的?公聽會激辯
【記者陳智華/台北報導】教育部委託編撰的「認識同志」、「我們可以這樣教性別」等3本國中小老師教學參考手冊,昨天在台北舉行公聽會,現場湧入近300名民眾,對於納入同志內容,贊成、反對都有,還有自稱是雙性戀的民眾質疑教材中指同志是天生的沒有根據。
教育部訓委會組主任柯今尉指出,民眾對3本教材任何內容有意見,都歡迎提出,公聽會結束後會請編者、家長團體等討論,如「同志是天生的」是教案中兩人對話,之前討論時學者曾說科學無法證明,可能會調整。
3本手冊編著學者一開始就強調,教材只給老師參考,不是給學生看的,且也不是老師一手一本,柯今尉說,手冊涉及同志內容只占1/12到1/7。
潘姓家長說,同志單元交到老師手中,老師就有權利處理,相關內容帶回家中,家長會茫然;另一位家長也說,誰能保證不會踏錯一步;梁姓家長也憂心孩子會有性別混淆問題,未經大部分父母同意前,不適合同志教育。
也有家長說,具爭議性的教材不宜放在義務教育中,對岸及亞洲都沒有,「台灣只是緊跟歐美」,但看到歐美現在的情形,非常令人擔憂。一位同志父母家長代表則反問:「誰能保證孩子不是同志,不會接觸同志? 」教材很有必要。
一位高職老師說,很多孩子會問爭議話題,難道老師不教嗎?老師會依照自己專業引導學生;一位高中老師說,讀了教材後,發現內容沒有要強調性解放,只要說要正視,家長要給老師多一點信任。
北市教師會代表張文昌說,教材有豐富內容值得老師參考,中小學性別平等教育也有必要,不過,內容代表一些人的價值觀,用教育部名義編著,代表官方立場,老師如果發現內容怪怪的,對於該不該教會產生矛盾。
世新大學蔡同學和噗浪上的朋友到場聲援教材,他覺得現場言論就像「藍綠對決」;台大研究所廖姓學生說,學生碰到同志等相關問題不見得會跟父母講,但會去找老師,老師有必要了解。
中廣新聞2011-07-27
同性戀教育 公聽會意見分歧
中廣新聞/陳映竹
同性戀議題納入性平等教育引發各界爭議,教育部舉辦同志教育教材公聽會,現場正反意見熱烈,有支持者贊成應該要有多元尊重和包容;但也有反對者憂心,這將影響更多人變成同性戀。
教育部在台北市立教育大學舉辦同志教育教材公聽會,聽取各方意見,一百個位置的會場,湧入三百多人,正反意見熱烈。
有國小教師贊同,教導同志議題,老師要用專業讓家長放心,否則要像以前教健康教育第14章,跳過去不教嗎?學生如果問到同性戀議題,難道要學生去上奇摩網站查詢?
不過也有反對者憂心,教導國中小的孩子認識同志,可能性向會被影響。有家長更建議,教材不應該只放同志遊行照片,也應該放上支持異性戀大遊行照片,達到實質性別平等。 性別平等教育納入國中小學課程綱要,今年八月起上路,教育部長吳清基表示,性平教育是人權進步開放的作法,教育部希望每個人的性取向都要受到尊重,並非像某些民間團體說是性氾濫、性開放。
台灣醒報2011-07-27
退出公聽會 真愛聯盟:訴求被扭曲
【台灣醒報/陳心冕】真愛聯盟退出性平等教材公聽會,並發表聲明,批評教育部扭曲他們的訴求,再次強調他們反對同志教育放入國中小教材的訴求。對於外界批評他們「挾宗教之名踐踏人權」,發言人齊明表示,他們尊重同志,訴求都是以學生教育為考量提出,並由教育專家撰寫意見書,而非就宗教觀點。
台灣真相聯盟發起人蔡天浩在昨日公聽會中表示,真愛聯盟幕後主導者為靈糧堂以及新店行道會等宗教團體。真愛聯盟日前在中區以及南區公聽會中鬧場,是基督教保守派人士在歧視及迫害同志,挾宗教之名踐踏人權。
真愛聯盟發言人齊明則強調,他們以國中小學生的教育為焦點,和教育專家討論後提出訴求,並非用從宗教角度出發。
真愛聯盟退出公聽會的聲明指出,公聽會進行中,一再出現不同意見族群的誤解、對立,卻不見主辦單位充分溝通,主辦單位代表性平會委員及教材編輯者,強力護衛三本教材,不時扭曲聯盟的訴求,他們也沒有回應機會,嚴重偏離舉辦公聽會的意義與目的。
齊明也表示,如果他們的訴求充滿歧視和偏差,教育部不會因為他們的意見,決定修改課綱,他說「教育部國教司非常尊重我們的課綱修訂意見書,因為這意見書是教育學專家寫出來的,也有許多教育學者背書」。
目前教育部課綱中寫明國中小學可以教同志教育,但會去除「同性戀」、「雙性戀」等敏感字眼,改以「尊重多元性取向」為主。並修改「性取向」的定義,拿掉「性伴侶」字樣,改定義為「個人對他人在身體或情感上受到的吸引力」。
課綱的修正最終仍須通過立法院這一關,齊明表示,目前未收到教育部微調後的課綱,尚不做回應,但相信國中小性平教育課綱變數仍多。
立報2011-7-26
鬧完公聽會 真愛轉攻教部
【記者史倩玲台北報導】繼真愛聯盟在中區以及南區性平教材公聽會鬧場,引發輿論關注之後,真愛聯盟日前公開表示,拒絕參加26日的北區性平教材公聽會,並指責教育部製造對立。
不過,在26日的公聽會中,真愛聯盟仍化整為零參與公聽會,並高舉海報入場。
拒絕參加 最終仍出席
近日來教育部舉辦國民中小學實施性別平等教育教學課綱以及參考資料公聽會,而日前真愛聯盟成員在中區以及南區公聽會中鬧場,引發社會關注。
由於真愛聯盟成員在公聽會現場尖叫謾罵的情況全部被錄影上網,因此也引發包括酪梨壽司、個人意見、朱學恆等知名部落客的反彈,並聲援同志團體。
真愛聯盟日前於官網上表示:「對於公聽會過程中所出現之族群誤解與對立,教育部應負完全的責任。」將攻擊目標轉向教育部,並表示將拒絕參加26日的北區公聽會。
不過,在北區公聽會現場,仍出現許多真愛聯盟相關人士,包括牧師、以矯正同志性傾向聞名的「走出埃及」以及相關家長,現場並有人士高舉寫有「純潔」字樣的海報。
▲26日的北區性平教材公聽會,真愛聯盟在現場高舉「純潔」字樣海報,聲援同志的民眾在旁把「純潔」分別接寫成,婦「潔」、「純」粹喝咖啡,引起現場一陣騷動。(圖文/楊萬雲)
宗教不該入侵教育
台灣真相聯盟發起人蔡天浩在公聽會中表示,真愛聯盟幕後主導者為靈糧堂、輔大生命倫理中心以及新店行道會。如果真愛聯盟沒有在中區以及南區公聽會中進行鬧場,民眾就看不到部分基督教保守派人士是如何展現惡意、歧視以及迫害,如何以宗教思想踐踏人權。
蔡天浩指出,宗教不應該干涉政治,以政治力介入教育。社會應該讓宗教的歸宗教、政治的歸政治、教育的歸教育。同志父母愛心協會代表也表示,部分家長以家長之名行暴民之實,有心人士操弄出的意見,並不代表所有家長的意見。
家長其實很需要相關知識,才能知道當自己的小孩是同志時,要如何自處、如何接受小孩的性傾向。
婦女新知基金會代表歐陽瑜卿在公聽會中表示,性平教材可讓學生更加認識同志,去除退同志的刻板化污名化印象,不過,除了性平教材之外,社會更需要性平師資,因此相關資師的培訓,也相當重要。
教育不是為滿足家長
文化大學碩士高智龍則表示,教育應該是全國人民參與的課題,教育是為每一個人存在,不是僅為家長存在。高智龍強調小孩不是家長的寵物,因此教育內容不能以滿足家長為目的。
桃園高中教師楊尚遠說,自己在教育工作的經驗長達12年,但看過教育部的性平教材教師手冊之後,完全看不到裡面有教性解放,家長花點時間閱讀教材,就可以知道內容並未有特殊之處。
楊尚遠指出,部分家長質疑教材會直接用在課堂上,但這其實不太可能,主要是因為學校老師有教課時數限制,因此不可能教材上有甚麼,就在課堂上教甚麼,老師其實會自行選擇。
另外,楊尚遠也表示,學校的目的是在彰顯進步的價值,而家長未必一開始就能認同。以資源回收為例,學校剛開始推行資源回收時,許多家長反彈聲浪也很大,但如果當時學校光聽家長意見,現在根本不可能如此好的資源回收政策。
同志諮詢熱線秘書長鄭智偉則表示,一個人的性傾向不可能用外力改變,更不可能有同性密友期的問題。鄭智偉指出,同志教育的確不應該只放在性平教育中,應該也放在家庭教育、人權教育當中。
聯合報2011/07/26
同志教育 國一下學期「中性」上路
【記者薛荷玉/台北報導】國中小到底該不該教同志教育?歷經同志與宗教團體論戰、家長反彈後,教育部長吳清基昨天召開國中小九年一貫課綱檢討會議,決定國中小同志教育還是要從今年8月開始上路,但將修正「性取向」的定義,並刪除「礙眼」的字眼,改用中性字眼來教。
全國家長聯盟理事長謝國清說,可接受教育部修正後的課綱;但家長最關心的是,課綱上路後,老師會怎麼教?希望教育部在師培課程多下功夫,不要只聚焦同志教育,而能把重點放在尊重多元性取向,且儘量用「中性」的方式來教。
新課綱原訂今年8月起,從小一及國一開始逐年向上實施,國中從下學期開始,就會以重大議題融入各科的方式,實施同志教育;國小則因5年級才融入性平課程,要等到104年,小五學生才開始接受同志教育。
教育部中教司長黃子騰表示,昨天與會的課綱委員多認為課綱本身問題不大,只要文字稍加調整即可;問題較大的是日前被立委嚴厲指責的國中小教師手冊,提到小學生要學用保險套、指套、製作口交膜,及當無預期懷孕時,墮胎是合理選擇等內容,這些爭議性字眼都將刪除,修正版本要等到各方都能接受後,才會印製發給老師。
教育部表示,原課綱能力指標中「瞭解自己的性取向」,將修正為「尊重多元的性取向」,且性取向的定義中原有性伴侶、歧視、排斥、屏除、偏見等字眼也都將刪除,改用美國心理協會及美國性知識教育協會的性取向定義來取代。
何為「中性」字眼?黃子騰舉例,可以跟小學生說,許多人都說異性相吸、同性相斥,但有的人不是如此,我們要理解、包容、尊重。
黃子騰也說,如談到愛滋病,只要跟小朋友說沒有「握手就會感染」這回事,不需要提到怎樣的性行為會得愛滋;所有與性行為相關的字眼,在小學階段都會刪除。
聯合報2011/07/26
同志團體:了解自我性取向 不要他人假尊重
【記者何定照/台北報導】教育部國教司將把課綱中「了解自己的性取向」改為「尊重多元的性取向」,引起同志團體不滿。同志諮詢熱線協會常務理事喀飛指出,同志就是因為在童年就知自己的性取向,卻往往遭排斥,才因而痛苦,「假稱尊重,卻限制同志了解自己,同志還是會被孤立、排斥!」
喀飛說,孩子其實早就知道自己性取向,但大人往往武斷、霸道地認為孩子不懂,顯現社會對兒少的不尊重。
在國教司開的多場公聽會上,同志們分享自己血淋淋的切身經驗,讓許多異性戀參與者為之動容,甚至自我反省,「會場氣氛明明一直偏向贊同原先課綱,為何突然改變?」
喀飛認為,國教司因為部分立委「10天內提出報告」的要求,就擅改課綱,行政程序有問題,國教司應公開公聽會內容,才能充分顯現民意。
喀飛也指出,國教司宣稱將把課綱「性伴侶、性行為」等字眼拿掉,但課綱正文內根本無此字眼,是在「課綱能力指標補充說明」中,為界定性取向,才出現「性伴侶」字眼,但仍未有「性行為」。
至於國中小教師補充教材討論,屬於訓委會而非國教司工作,還有兩場公聽會沒開,現在談是否修改太早。
台灣真愛聯盟發言人齊明則指出,他們從頭到尾都反對課綱出現「性取向」字眼,「性取向就是性的對象,對國中小學生這麼小的孩子談這個非常不宜,孩子又正在發育中,容易造成孩子『探索』性,造成種種問題。」
他認為現在坊間充斥不正確的性愛觀念,養成孩子錯誤想法,「我們應要矯正小孩的錯誤觀念,怎能還教性取向?」他強調,真愛聯盟並非反對同性戀,而是認為包括異性戀的性取向話題都不該在國中小教,「該教的是尊重多元性別特質。」
RTI 2011/7/25
同志教育 不只是小學生的事
撰稿•編輯:江昭倫 新聞引據:採訪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謝國清(資料照片)
教育部「課綱審議委員會」決議,同志教育未來將納入中小學「性別平等教育課綱」範圍,為性別平等教育法跨出重要一步。不過各方還是有不同的意見,未來如何落實在教學現場,不只是中小學生的事,也是台灣社會一門必修課程!
在國外,許多先進國家老早就將「同志教育」列入小學生教學課程中,在台灣卻是一個高度爭議話題。
◎課綱修正 「性取向」重新定義
教育部原本「性別平等教育課綱」中教導學生認識多元性取向,文字中明白將「性取向」定義為「是指在選擇性伴侶時的取向」,引發部分民間與家長團體反彈用詞不當。
甚至還有人批評小學生年紀太小,根本就不該過早接觸同志議題,以免混淆對性別的認知。
經過多場公聽會聽取各界意見後,教育部審議委員會最後決定將同志教育納入「性別平等教育課綱」範圍,但是將原本「認識多元性取向」修正為「尊重多元性取向」等中性用詞;同時改採美國心理協會2008年所做定義,重新定義何謂「性取向」,希望爭取外界支持。國教司司長黃子騰說:『(原音)我們都知道,你對某些東西,不管是人或什麼,你總是有些…他對你有吸引力,那本來大家觀念是「異性相吸、同性相斥」,但是實際上有些人他不是這樣子,這都是被我們歸類在多元的性取向。』
◎支持、反對 一場拉鋸戰
對於教育部決定從國小五年級開始就教導同志教育,台灣真愛聯盟表達強烈反對態度。發言人齊明表示,聯盟「並非反對同志教育」,只是認為國中小教材不適合談「性取向」,不該祇是迎合「少數人」意見。
齊明指出,無論課綱中「性取向」的指標如何重新定義,對於情感、情慾、性行為如何表達,他們堅持對小學生不適合談「性取向」,對於國中生,要談也應該談「尊重不同的性別氣質」,而不是幫自己分類。
同志諮詢熱烈則是肯定教育部堅持「性別平等教育法」底限,但對於教育部將「認識多元性取向」改為「尊重多元性取向」卻不以為然。秘書長鄭智偉說:『(原音)它是把原本這個時期國小五年級了解這個性取向的議題其實變成尊重,我覺得很可惜的是,從小大人都告訴我們要先了解自己才能進而了認識這個世界,可是怎麼在性別這個議題裡面,我們竟然不要了解自己, 但是我們卻要去尊重其他人,到底在性別裡了解自己有這麼可怕嗎?』
鄭智偉指出,依據他們的調查,台灣同志族群裡有50%人在國中時期就已經清楚知道自己喜歡同性,但是過半數人卻是要等到大學之後才敢向外界承認自己的身分;換句話說,台灣社會讓這一群人孤單面對一切,沒有任何奧援,相當不公平;現在許多青少年提早發生性行為也是存在事實,教育部也不該視而不見,閉口不談。
至於有家長憂心太小幫小朋友上同志教育課,很可能讓自己的小孩子變成同志,鄭智偉舉公開出櫃的知名主持人蔡康永為例,認為家長們太過慮了。他說:『(原音)其實性頃向是無法透過一堂課去改變的,如果按照這個邏輯的話,其實那大家看「康熙來了」,是不是大家就變成同志,其實並不會啊!』
◎同志教育 一門社會課程
有些人反對小學生上同志課程一個主要原因,其實是擔心老師是在教學第一現場不懂得如何操作,很可能造成反效果,這也是全國家長聯盟最關心的。全家盟理事長謝國清說:『(原音)對家長來講最擔心的就是有了這些東西之後,老師在現場會怎麼教,所以我們只能提一個建議就是在師培這部份要加強,以及教材部分應該盡量朝中性的方式去設計。』
鄭智偉認為,同志教育不該只是聚焦在國中小學生身上,其實整個社會、部分宗教團體對於同志還是存有偏見或歧視,這是一門台灣社會必須共同學習的課題。鄭智偉說:『(原音)在這次的法理面,我更想講的是,其實並不只是在國小、國中要教性別平等教育、多元性別教育,其實我覺得教育部社教司更應該在各地社區大學、各地比如說長青學苑跟大家談同志議題。』
比起亞洲其他國家,台灣對於同志議題相對開放,即使如此,十年前很多人都還不敢相信「同志教育」有一天會納入小學課綱中,教育部這次的決定至少跨出了重要的一小步,但未來仍有很長的路要走,考驗台灣社會的成熟度!
教育廣播電台2011年7月25日
性平課綱修訂 同志教育維持小五起實施
作者:徐詠絮
國中小「性別平等教育」今年8月1號起(100學年度)列入九年一貫課綱的重大議題,有關同志教育部分從國一開始教,國小預定104學年度的小五學生開始教,採融入式教學,有立委提案要求重新檢討多元性別教育的適合階段,避免孩子性別認同混淆,教育部對此完成課綱文字修訂,將送立法院提出專案報告後敲定。
有立委擔心國小階段教導同性戀是否合適,因為國小學生有一段時間都是同性的同儕玩在一起,可能造成孩子性別認同混淆,因此提案要求教育部重新檢討。教育部25號對此召開課綱審議委員會,會中決議修正課綱文字內容,能力指標部分,刪除「瞭解」自己的性取向,改為「尊重」多元性取向,在性取向的補充說明部分,把有關「性伴侶」、「歧視」、「排斥」、「摒除」、「偏見」等字眼全部拿掉,改採美國心理協會2008年所做定義:「性取向,指個人對男性、女性或兩種性別感受到情感、愛戀或性的吸引,這是種持續性的狀態,性取向亦指個人的認同,而此種認同是立基於上述吸引力相關的行為、及與擁有相同感受的人形成社群。」教育部國教司長黃子騰強調,課綱內容以中性方式陳述,同志教育在小五階段還是會教,但不會教導性行為、性伴侶部分,主要讓學生能瞭解並尊重不同的性取向。
教育部強調,課綱內容修訂還要在立法院進行專案報告後,依據立院同意版本從今年9月開學的小一及國一開始逐年實施。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謝國清表示,其實家長最關心的還是老師對於同志教育要怎麼教,建議要繼續加強師資培訓。
自由時報2011年7月26日
課綱刪敏感字眼 國中小可教同志教育
〔自由時報記者林曉雲、謝文華/台北報導〕國中小預定八月新學年起加入「性別平等教育」新課程,各界對同性戀等部分內容爭議仍無法消弭。教育部緊急召開國中小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審議委員會,針對性平教育課綱做了調整,確定國中小可以教同志教育,但將課程綱要中「同性戀」、「雙性戀」等敏感字眼去除,改成要以「尊重多元性取向」為主。
教學生尊重不同性別
教育部也修改「性取向」的定義,拿掉「性伴侶」字樣,改定義為「個人對他人在身體或情感上受到的吸引力」。重點是教學生尊重不同性別,但不教自我性別或性取向認同。
「性別平等教育」預定一百學年起列入國中小九年一貫課程,今年八月入學的小一、國一生為首批實施對象。
由於新課程預定為小五到國三,因此今年國一生就將開始教學,小一生則要等到一百零四學年、小五才會教到。而性平課程預計採「融入式」納入各領域,不會有獨立課本。
但其「教師教學手冊」草案先前引發諸多爭議,其中不僅同性戀等性取向認識內容引發爭議。如︰「積極教導學生如何正確使用保險套、指套」,「製作口交膜及使用水性潤滑液」,「為保持性玩具乾淨,不與他人共用」等諸多內容,也引發各界譁然。網路連署反對相關課程,立法院甚至要求教育部須先報告才能公告手冊內容。
不會教「性伴侶」「性行為」
教育部長吳清基昨召開課綱會議決定調整課綱部分內容。國教司長黃子騰表示,國中小仍會教性平教育,但盡量使用中性字眼,也不會教導「性行為、性伴侶」。
但對於未來在教學現場到底哪些內容可教?哪些不可教?教育部常次陳益興僅強調,未來教科書融入相關內容,都須經國家教育研究院審核,確保符合課綱精神。
教育部預計今天於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召開第三場修訂手冊的公聽會。訓委會組主任柯今尉表示,週五開完東區公聽會後,八月將設計問卷上網廣徵更多意見,再做修改;而既然課綱已經修訂,未來教師要依照課綱,選擇適合的補充資料,教學手冊只是參考。
因目前是立法院休會期間,教學手冊等輔助教材是否可同步上路還有變數;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謝國清昨日批評:「沒道理!重大教育議題竟要全國中小學生乾等民代。」
謝國清表示,家長團體可以接受修正版課綱,只希望不要造成不當模仿風氣。全國教師會秘書長吳忠泰認為,重點是老師怎麼教,教部應多排教師進修課程。
同志團體 痛批「倒退」
教育部調整課綱部分文字的做法,同志團體痛批「倒退!」支持原課綱者遠多過反對者,要求教育部說明理由,否則將赴教育部抗議。
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常務理事喀飛質問,只教「尊重不同性別」,卻不教「自我性別認同或性取向認同」,如何消除歧視?教育部片面改變多年來各方審訂的課綱政策,是教育史上的大倒退。
真愛聯盟:應刪除「性取向」
反對課程的真愛聯盟發言人齊明堅持「性取向」三個字應從課綱中刪除,主張教中小學孩子尊重不同性別氣質(如有些女生陽剛、有些男生陰柔)就能強化彼此尊重,國中小階段的孩子身心並不成熟,貿然教他們「性取向」,將助長孩子好奇試探。
真愛聯盟昨晚發表聲明,強調堅決反對在國中小性別平等教育中教導不適齡的同志教育,拒絕為教育部已預設立場之公聽會背書,正式退出公聽會以為抗議。
中時電子報2011年7月26日
國中小仍教同志課程 無性伴侶內容
台北報導國中小9年一貫課綱中,性別平等教育議題納入同志課程,引發各方爭議。圖為去年台灣同志遊行。
中國時報【林志成╱台北報導】
國中小到底要不要教同志課程?教育部昨天表示,未來國中小還是要教,但不教學生「瞭解自己的性取向」,而是要他們學會「尊重不同的性取向」;國小性別平等教育課程不會教「性行為」、「性伴侶」之類的內容。
新國中小九年一貫課綱八月一日上路,原本性別平等教育議題要納入同志課程,引發各方爭議。教育部昨召開課綱委員會議決定,國中小學要教同志課程,但調整內容。性別平等教育每周沒有固定時數或教材,而是融入各領域教學中。
教育部國教司長黃子騰說,原本課綱中對「性取向」的定義是「選擇性伴侶時的取向」,課綱委員會決定拿掉「性伴侶」三個字,改為「是指在選擇時的取向」。
原課綱中列有要學生「瞭解自己性取向」的能力指標,課綱委員會昨天決定以「尊重多元性取向」取代。黃子騰說,未來課程不會教學生探索自己是不是同性戀,而是要他們尊重不同性取向的人,「男男」或「女女」相吸引也不能說是不正常。
黃子騰表示,根據新國中小九年一貫課綱上路,國小五年級學生才會碰到同志議題,最快是一○四年,而且不會教「性行為」、「性伴侶」之類的內容;國中生也會以「尊重不同性取向」為教學重點。
教育部出版的《認識同志》、《我們可以這樣教性別》等手冊,將提供國中小老師教學參考資料,由於出現「如何製作口交膜」等內容引起批評,最近正在開公聽會蒐集各方意見,以便修正。對於這樣的調整,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謝國清表示「可以接受」,但建議教育部應加強師資培育,老師態度正確,教給學生的知識才不會出問題。
全國教師會祕書長吳忠泰說,課綱改來改去,意義不大,關鍵在於老師怎麼教。
教育廣播電台2011年7月26日
教長:性平教育讓孩子學習尊重不同性取向
作者:康紀漢
國中小「性別平等教育」今年8月1號起將列入九年一貫課綱的重大議題,教育部長吳清基重申,性別平等教育主要是依據性別平等教育法的要求,讓孩子學習尊重不同的性傾向,絕對不會造成外界認為會造成性氾濫或性開放的誤導。
生命力新聞2011/7/26
同志性教育 遠離愛滋病
【記者馮凱/台北市報導】一百零一年教育部將實施同志議題列入中小學課綱,而這將有助於學生更了解同志及其他多元族群,建立對同志的正向觀念。錯誤的觀念像是滋病常與同志扣連在起需要改變,這需要透過交導正確性觀念讓人知道從是危險性行為都有可能感染愛滋病,不論是同性或是異性間的性行為。
同志諮詢熱線所舉辦的「愛滋愛滋亮晶晶系列講座」主要是在分享男同志間的性經驗分享,但在此同時也有保險套與指險套的示範,強調安全性行為的重要。虎斑(化名)說異性戀的男生可能不喜歡戴保險套就從事性行為,其實這樣感染愛滋病可能性更高。講座中也教導保險套與指險套的使用方式,並強調性愛時一定要戴套,這可以減少性病的傳染,特別是菜花是傳染性強、容易接觸感染的疾病,而指險套的功能也是避免手指在接觸陰道或肛門而感染。
一百年八月一日起,國中小性別平等教育課程將首度納入同性戀議題,教育部已委託學者編寫教材,讓老師上課時有依據,避免將錯誤的知識教給學生。目前教育部九十七年出版《認識同志》教育資源手冊,並委託東華大學編製《我們可以這樣教性別》(國小階段)、高雄師範大學編製《性別好好教》(國中階段),又請杏陵醫學基金會成立「性教育教學資源網」,提供老師教學參考。
在性教育教學資源網上,提供台北市民政局出版《認識同志手冊二oo九》內容,裡面列有同志世界的三十一問,譬如問:同性戀是不是不正常?回答是:同性戀者是少數,少數不代表不正常,就好像在台灣,原住民、客家人、外籍人士或者像是左撇子都是少數,但我們都在學習尊重這些少數人的權益,並不會說他們是不正常。而教育部出版的《認識同志》教育資源手冊和東華大學編寫的《我們可以這樣教性別》都提供很多教學案例。這些將有助於青少年對於同志有更多的瞭解,也包括同志間正確的的性觀念。
虎斑是支持同志議題列入國中小課綱的,這讓人可以認識不同氣質的人,這些人需要我們去尊重並給予他們友善的環境。並不是像反對的人說同志教育是教性愛知識、性愛技巧,這些是無法在國中小所教授的,但正確的觀念是可以透過同志教育去建立,讓學生認識到有同性戀這一族群的存在,培養學生去尊重不同氣質屬性的人。
有關同志議題的教材有很多,像是教育部所編列的性別教育書籍,還有同志諮詢熱線、性平會團體等等都可以提供一些講座、教材與課程,如果學校有需要就可以請這些團體舉辦講座給老師或是學生去聽,而題材有認識多元性別、同志教育等等,高中以上可以探討如何安全性行為之類的講座。而同志教育是要從小教起,從一開始的認識不同族群並培養尊重的態度,之後到宣導正確的性觀念,這些不論是對同性戀或異性戀都是重要的,應該要事先的教導以免事後的懊惱。
台灣真愛聯盟2011/07/25
台灣真愛聯盟聲明:退出性平公聽會
台灣真愛聯盟於民國100年7月22日上午,正式宣布退出教育部所舉辦之「國民中小學實施性別平等教育教學參考資料公聽會」,依此聲明如下:
一、對於公聽會過程中所出現之族群誤解與對立,教育部應負完全的責任:本聯盟當初呼籲連署,自始僅是為了反對課綱與教材中明顯不適當、極具爭議的內容,並無意造成任何團體或個人的衝突。然而在各地公聽會的設計及進行過程中,一再出現當地民眾不得其門而入、不同意見族群之誤解、對立,卻不見主辦單位充分溝通,及回應民眾參與之基本訴求與權利,我們深表遺憾。在此鄭重聲明,教育部應為此負完全的責任。
二、抗議主辦單位代表預設立場、公聽會嚴重偏離其意義與目的:主辦單位代表性平會委員及教材編輯者,於公聽會進行時,強力護衛極具爭議之教材內容,不時在口語上主觀論斷、扭曲本聯盟的訴求,且不曾給予本聯盟回應及討論的機會,致使會議失去公正與平衡,整個過程如同「政令宣導」,嚴重偏離舉辦公聽會傾聽民眾聲音的意義與目的。本聯盟一向贊成性別平等教育,但是堅決反對在國中、小性別平等教育中教導不適齡的同志教育,立場絕不改變,本聯盟並拒絕為教育部已預設立場之公聽會背書,從7月22日起正式宣佈退出公聽會,以表達嚴正抗議。
三、請教育部依照民國100年5月4日「立法院第7屆第7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14次全體委員會議」所做成的三項決議確實執行:
(1)鑑於教育部新訂之「97年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將性別平等教育,包括「情感教育」、「性教育」與「同志教育」等納入課程,並預計於民國100學年度起,開始實施,惟相關課程、教材及師資培訓等,皆未完備,引起全國家長憂慮反彈;為避免教材發展未臻成熟,無法建立學生正確之性別觀念,爰建請教育部立即檢討國中小課程綱要之重大議題-性別平等教育能力指標,並且針對性別平等教育之課程綱要、教材內容以及師資培訓等,向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提出專案報告,並經同意後始得實施。
(2)教育部計畫在100學年度實施國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的「性別平等教育」,但國中、小學生處於從「同性群友期」進入「同性密友期」的階段,此時期的孩子會某種程度的排斥異性,只喜歡與同性交往,表現在外的是會組成同性的小團體,男生會聚集打球或打鬧,女生則會手牽手一同上廁所等行為。如果在此階段教導多元性別教育,可能會讓孩子在「性別認同」及「友伴關係」上造成混淆,誤把密友當作伴侶,在心理上認定自己就是同性戀或雙性戀。建請教育部重新檢討實施多元性別教育的適合階段,應該以孩子的自我性別認同定型之後的階段作為推行多元性別教育的適合階段。
(3)教育部已出版或將出版的教材「認識同志教育手冊」、「我們可以這樣教性別」及「性別好好教」的確有許多高度爭議的內容,如果貿然出版,恐將成為混淆學生性別傾向的幫兇。建請教育部重新檢視相關出版品,並徵詢真正從事第一線教學工作的國中小老師、宗教團體、各界專家及家長之意見,以期完成成熟的教材發展計畫。
四、為了守護下一代的身心健康與教育,本聯盟將繼續推動連署,直到達成訴求為止。
立報2011-7-25
公聽會真愛鬧場 輿論聲援同志
【記者史倩玲台北報導】教育部日前在全國舉辦數場公聽會性別平等課綱以及相關教材,廣納民間不同聲音。不過,真愛聯盟率眾於公聽會鬧場,引發輿論批評,許多知名部落客也紛紛出現表達聲援同志團體的聲音。
近日來教育部舉辦國民中小學實施性別平等教育教學課綱以及參考資料公聽會,總共計8場公聽會。截至26日為止,已經舉行7場公聽會。7月20日在台南大學舉行的南區公聽會,以及22日在彰化師範大學的中區公聽會,都出現真愛聯盟成員率眾鬧場事件。
青少年性別文教會秘書長王振圍表示,在這兩場之前的公聽會報名人數甚少,甚至連場內座位都坐不滿。但中區以及南區公聽會舉辦時,現場卻湧入大群沒有報名的真愛聯盟成員,而未報名的成員則在場外尖聲謾罵工作人員。
「上帝會譴責你!」
王振圍表示,當時的情況只能用混亂形容。進入公聽會的真愛聯盟成員,則以無中生有的教材內容,質疑編寫教材的教授與老師,但當撰寫教材的教授群們解釋這些並非教材中的內容時,真愛聯盟成員則完全不願聽教授的解釋,僅用:「上帝會譴責你!」來回應。
王振圍認為,真愛聯盟根本不是來參加公聽會,而是參與公講會。只要有任何教師提出與真愛聯盟不同的意見,真愛聯盟成員就報以噓聲,完全聽不進任何專業人員的解釋。另外,只要在場任何人表達支持性別平等教材,真愛聯盟就將支持性平教材者指為同性戀。
部落客挺同志
真愛聯盟的行為,引發網路上許多意見領袖聲援同志團體。包括知名部落客「酪梨壽司」、「個人意見」以及宅神朱學恆等人,都表示對同志團體的支持。其中朱學恆甚至在臉書上詢問是否有同志團體委託他對抗真愛聯盟,由此可見真愛聯盟的行為,已經獲得社會更廣泛的注意以及反彈。
王振圍表示,真愛聯盟的行為升高了衝突以及對立,甚至連主辦公聽會的教育部人員也在公聽會上表示,希望真愛聯盟成員在參加公聽會時能尊重他人發言。王振圍表示,真愛聯盟告知社會大眾的性平教材,根本不是斷章取義,而是無中生有,事實上性平教材根本沒有真愛聯盟所提的內容。
民眾如果想要了解性平教材參考資料內容,可上教育部網站查詢。3本參考資料分別為《認識同志-教育資源手冊》(http://www.gender.edu.tw/upload/AllOtherFile/認識同志1.PDF)、國中版《性別好好教》(http://www.gender.edu.tw/upload/AllOtherFile/性別好好教-全文.PDF)、國小版《我們可以這樣教性別》(http://www.gender.edu.tw/upload/AllOtherFile/我們可以這樣教性別專書.PDF)。